这是我与虾米音乐的独家记忆。
全文共3600字,读完大概要花12分钟时间
好友提醒我,李宗盛大哥的《既然青春留不住,还是做个大叔好》的演唱会巡回影音记录Live CD+DVD发行了,得赶紧上虾米音乐买一买——虽然台版唱片的实体碟早已下单,但大陆正版的线上音乐还是要付费支持的,这是一个粉丝的自我修养!
打开虾米买完大哥的新碟,系统提示我是这张唱片的第5035位购买者,假如购买多张专辑,还可以获取兑换码,赠送给好友收听。
突然很是感慨,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,想要把喜欢的唱片,分享给值得的人,竟是这般易如反掌的事。
又忍不住开始回想,在那些连买一张原版唱片都甚是艰难的岁月里,我们又是如何展开这一段漫长的听歌旅途的?
▲ “写出来的感受,不一定最真实。只有听的歌,最私隐,一定忠于内心。”
要不是虾米音乐首页告诉我,明天就是虾米的八周年,我都快要忘记,最初自己戴上耳机、打开这个网站时的那一副虔诚模样了。
原来啊,在音乐里,光阴流转真的清晰可见。
在过去的2920个日子中,在这70080个小时里,你在虾米都听过哪些歌呢?
▲ “独处的时光,音乐是最自在的陪伴。”
加入“阿里系”之后的虾米,除了App原先自带的文艺气质,在挖掘大数据方面,也深得马云爸爸的真传。
这一次的“你的虾米独家记忆”线上活动,就把过去的这八年来,你我打开虾米的每一次举动,转换成可视化的数据放在我们面前。
于是,关于音乐的美好回忆,纷至沓来。冰冷的数字,也因为这些回忆,变得有温度了起来。
原来,我竟然花了生命里接近一万分钟(8586分钟,平均每天39分钟)的时间,去尽情地听那些我最喜爱的歌呢!
你呢?曾付出过几多心跳,来换取耳机里跳动飞扬的每一个音符?
▲ 这是我与虾米之间的“大数据”。
143小时,2095首歌,268位歌手——这就是我与虾米之间“互相陪伴”的八年。
2008年,我还在念大学,也还没用上苹果手机,只能用那部速度慢得可怜的老旧IBM电脑,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世界里,寻找气味相投的音乐同好。
至今仍然记得,虾米网站带给我的第一眼惊喜。
当时,“小而美”这个词还没有流行起来,但初代的虾米,就已是“小而美”的美好状态:摒除杂质,回到音乐最初的本质样子。
我一直以为,自己的音乐口味是偏小众的。在寝室里、在班级里、在社团里,基本上找不到太多人来分享我的音乐感受。
好在有了虾米,我满带伤痕的音乐青春,也总算不太寂寞。
▲ “每首歌都封存着,那一刻的怦然心动。”
根据系统数据显示,这些年,我在虾米总共收藏了785首歌——可能因为我是卡带年代过来的人,对于“收藏”这件事,总是珍而重之。
这是互联网世代的小朋友未必能理解的一种感受。想听什么歌,想看什么MV,不就是在网络上随便按几个键就唾手可得的事么?值得费那么大劲吗?
但在我成长的岁月里,要想与自己所喜欢的音乐“发生关系”,还真的是一个大费周章的“大工程”。
85前的广州青年,应该都有过在天河岗顶、东山岭南美术城、市一医院后门的越富广场淘打口碟(还有盗版“引进版”碟)的神奇经历。穿越浅窄幽暗的走廊过道,敲门时甚至还要说出暗号,才能推开那一道道神秘的传送门。
没有淘宝的年代,港台自由行又未全面开放,想买一用手机怎么赚钱张港台原版的唱片也是如此困难。除了托朋友偷运,北京路的李白巷、天河城四楼的卓兴唱片&图仪音像、淘金路的音乐无限……都为那时的我传输过无数精神食粮。拆开正版碟的包装、闻到那一股印刷品特有的味道,那一种快感是难以言说的。
一键“收藏”这件事,好像是让保存变得更容易了,但也少了许多乐趣。翻阅着自己在虾米的音乐收藏夹,回味起过去每一趟为了买碟而不辞劳苦的历程,真是想起也会暗笑。
▲ “难眠的夜,如何度过那些漫长的、藏满心事的夜晚?”
虾米大数据有趣的地方是,它会根据你的收听习惯,生成一份专属于你、特有的听觉报告。
要不是有了这样的“王击凡专属”音乐报告,喜欢夜里听歌的我,又怎会留意到,有138个辗转反侧的夜晚,我都是枕着刘若英的歌进入梦乡的?
看过《刘若英让你,再一次面对自己》、《阿信出柜?干你屁事!刘若__其实是一道填空题》这两篇推文的朋友,应该都知道我有多爱刘若英。
有一些歌手,永远跟你处在同一个“同温层”,你逐渐长大,他/她的音乐也随之而有所成长,从不原地踏步。
刘若英就是这样的一位音乐人。即使过了八年,她从待嫁少女进化到结婚生子的状态,我还是没有离开她的声音。
▲ “这些年不经意间地反复聆听,是我对他们爱的证明。”
除了刘若英,敏感的虾米还捕捉到我最爱聆听的另外两位女歌手——梁静茹,杨千嬅。
刘若英、梁静茹、杨千嬅,全都是敢爱敢恨的大都会成熟女声代表,又都在这八年间各自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人生变化。
嫁了个好丈夫,当上了妈妈,是否就代表着,当年那个“求爱而不可得”的失恋女孩,将只能活在《同一首歌》里头,沦为平平无奇的晚会歌手?
一直觉得,我深爱的这些歌手,跟大部分市面上的其他艺人,终究是不一样的。她们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,时间并不能带走她们特有的坚持。
即使在婚姻里不再是烈女,刘若英还是可以勇敢地《我敢在你怀里孤独》,梁静茹唱出那些《情歌没有告诉你》的动人故事,杨千嬅则以《好不容易遇见爱》继续为爱海沉浮的人打气。
“回头像赤足接力赛,陪同你失望又期待。”有些歌,有些歌手,就是这样陪伴着你几千公里,走过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关口。
▲ “尚未被大众发掘前的模样,或许只有我知道。”
我在虾米听过的“最小众的歌”,居然是我的男神唐文龙的《Ill be your baby tonight》!收到这个答案之后,我跟好友小易笑了好久,虾米的系统实在太懂我了。
是的,唐文龙当年也是唱过歌的,还一同发了四张专辑(帮他发片的波丽佳音唱片公司也已经不在了)。
费了很大的力气,通过各种渠道,才把唐文龙的每一张唱片买齐,放在我的唱片架上。
相信喜欢小众歌手的各位歌迷,也跟我有着大致相同的感受吧,这些歌几乎没人听过,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你的偶像是唱歌出身的,但,那又如何?
听音乐,本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爱好。
唐文龙最广为人知的那首歌,叫做《我要怎么知道你爱我如果我们永远不说》(因为歌名太长,所以很有记忆点)。黄怡的这份歌词写得很有意思,如果你不说,别人又怎么知道你的爱?
根据“长尾理论”,再“小众”的东西,也会有市场。感谢虾米,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与平台,承认我的爱,为自己喜欢的“少数”,勇敢发声。
▲ “这些我最爱的音乐风格,让生活用手机怎么赚钱变得更有声色。”
如图所示,我生活的主旋律,就是这样三个与音乐相关的关键词:国语流行、华语唱作人、粤语流行。
在《城市画报》供职期间,我有幸经历了最美好的“荒岛音乐会”时期。城画把陈升、万芳、黄韵玲、何韵诗、卢广仲这些梦想中的名字带到现实中来,让对Live House文化还似懂非懂的我们这代年轻人,大开眼界。
后来加入《南方都市报》,在娱乐部担任驻香港记者,我开始持续关注香港流行乐坛的发展态势,访问过不少港乐指标性人物,也见证着粤语歌由盛而衰的落寞时刻。而每一年的一月一日,香港商业电台903的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,就是我从年头盼望到年末的最高潮。
这八年,同时也是我在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担任评审工作的第八年。整个华语乐坛的主流趋势,从“只注重商业”过渡到“开始关注内心”,即使在小鲜肉式的表面繁荣之下,仍然有不少有质素的独立音乐人涌现。
我所主编的《Rice》杂志,曾经有一个名为“Zero年轻独立发声计划”的项目,为华语地区的独立音乐人提供发声平台,结集他们的创作力量,发行季度唱片合辑。由于资金所限,这个项目一度被搁置。所以,后来当我看到虾米的“虾米音乐人寻光计划”上线,心里是多么的激动。
2008-2016年这八年间,我的生活,仿佛也随着虾米一起,经历了华语音乐独立创作的水涨船高(当然,个中自然也少不了很多低潮期)。从音乐记者、独立杂志编辑到音乐奖评审、乐评人,关于“音乐”这件事的身份一直在变,不变的是自己的那份坚持与执着。总有一些伟大的梦想,值得我们前仆后继地去实现。
▲ “写满了那一年的故事。”
2014年之前,我在虾米使用的是另一个帐号,因为某些原因而停用。所以,虾米只能记录我在2014-2016年间“每一年听得最多的歌”。每一年的最爱,好像都在述说着那一年的我,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高低起伏。
我已经记不起来,为什么2014年会疯狂地听蔡健雅的《默契》了。但我真的太喜欢姚谦写给她的这一句:“跟着时间走下去,看际遇将带我们会走向那里?”
截至目前为止,我在今年(2016年)听得最多的歌,竟然是韩国钢琴艺人Daydream的《Beautiful Lady》。这是一首老歌,同时也是陈扬《心灵地图——珠三角生活态度》的伴奏音乐。每次听这一首,我都会怀念起那些年,躲在被窝里偷听陈Sir夜间电台节目的好时光。
至于2015年,全年的关键词,当然是《我的少女时代》电影原声带里的《小幸运》:“原来我们和爱情曾经靠得那么近,那为我对抗世界的决定……一幕幕都是你,一尘不染的真心。”
是的,还记得林真心在电影里的对白吗?“只有我们自己,可以决定自己的样子!”
也只有自己,才能决定下一刻到底要打开什么App,听什么歌,买什么唱片,爱上什么人……
八年来,在虾米听着这些歌、真心感动过、流下过眼泪的你,又有没有活出属于自己的样子呢?不要着急,音乐与时间,自然会告诉你真正的最后答案。
亲爱的虾米,我喜欢你,是我独家的记忆。8周岁的虾米音乐,生日快乐。
▲ “还记得在虾米听的第一首歌吗?这个侧面的你,比世俗的你、别人眼里的你,更真诚、更纯洁。如果你忘了这样的你,虾米想帮你记得。”
扫描二维码打开虾米App
或点击“阅读原文”链接
开启你的“虾米独家记忆”
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谢绝转载
邮件联络:xiaowangzi1984@126.com
微博签约自媒体:@王击凡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你的“虾用手机怎么赚钱米独家回忆”